内页-产业资讯banner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产业资讯 - 联盟动态

逆势之下见韧性,精准破局焕新机——铝加工产业联盟东北行启示录

字体大小:

当前,中国铝加工行业正经历转型升级的关键拐点。一方面,传统建筑铝材受房地产市场调整影响,需求持续收缩;另一方面,工业铝材同质化竞争加剧,行业整体利润率不断走低。在双重压力下,如何突破发展瓶颈、实现价值跃升,成为全行业亟待破解的命题。


带着这份思考,7月11日至16日,广东(南海)铝加工产业联盟(下简称“产业联盟”)常务副理事长、技术专家委员会主任卢继延,携意利克周厚宏、研创夹王高志成、筑峰科技孙显峰、佛山金罗杰科技罗顺硕等成员组成考察团,深入调研了东北铝加工产业集群。在为期一周的行程中,考察团先后走访了正典系统门窗、赛斯德铝业、新鹏高科、托田铝业、辽宁象屿铝业、东北轻合金六家极具代表性的标杆企业。这些企业既包括底蕴深厚的建筑铝材企业,也不乏在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新兴领域锐意创新的高端工业铝材企业。它们在转型浪潮中展现出的独特韧性与破局智慧,为行业提供了生动的破题样本。


建筑铝材:精准定位焕发新生


长期以来,建筑铝材在我国铝型材应用中占据主导地位。2024年,其产量仍占全国铝型材总产量的47.5%,但需求下滑的阴影令部分企业感到悲观。然而在东北营口地区,本次考察的正典系统门窗、赛斯德铝业、新鹏高科、托田铝业等建筑铝材企业,却呈现出“生产繁忙,信心十足”的景象。


正典系统门窗作为东北地区乃至全国系统门窗行业的代表品牌之一,长期专注于系统门窗的研发与生产,凭借自主研发的独特结构系统,正典门窗产品各项性能指标均达高端标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居高端阵营,有效规避了价格“内卷”。在董事长任利刚的陪同下,考察团深入正典车间考察。在这里,高端化不仅体现在产品设计与制造上,更植根于其独特的管理模式中。正典突破了传统的层级结构,不设厂长、车间主任、专职维修人员与保洁员,而是依靠高度协同、责任共担的机制,让每位生产者同时肩负生产管理的多重职责。走进正典车间,高性能门窗产品与整洁有序、一尘不染的生产现场相得益彰。所有工艺废料均被精细分类、打包,并实施数字化管理。车间清洁产生的废水,均经过严格过滤后排入特定管网,充分彰显了正典作为环保忠实践行者的理念。


考察团一行深入正典系统门窗车间


赛斯德铝业专注于建筑铝型材生产,目前建筑用喷粉铝型材占其总产量的80%以上,呈现出产销两旺的态势。此外,公司在当地建立的完善经销网络,也进一步助推了产品销售的良好势头。在黄总的带领下,考察团参观了包括熔铸车间、挤压车间、喷粉车间、辅料生产车间在内的多个车间,各车间生产繁忙,装货车辆往来穿梭,所到之处皆是一片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


考察团一行深入赛斯德铝业车间


在同样专注建筑铝材的新鹏高科,梁延鹏总经理向考察团重点介绍了其绿色转型实践——致力于废旧铝的循环再生利用。这一模式不仅实现了降本增效,更创造了显著的经济与环境效益。同时,企业始终坚持产品质量生命线,实施标准化生产管理,使品牌在当地享有较高美誉度。


考察团一行深入新鹏高科车间


托田铝业作为当地一家具有悠久历史的建筑铝材生产企业,占地面积400多亩,产能达10几万吨。公司总经理李共发、部长王胜宏在接待考察团时表示,企业针对东北市场的实际需求,重点聚焦高保温性能铝材,并配备了20余台穿条机与发泡机。目前,托田铝业生产线几乎满负荷生产,90%的建筑铝门窗隔热型材在挤压车间、喷粉车间、穿条车间流转成型,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生产景象。


考察团一行深入托田铝业车间


通过以上走访不难发现,这些企业深刻理解并满足了东北市场独特的地理气候需求。东北地区冬季严寒漫长,对门窗幕墙的保温隔热性能要求极高,防风、防水及密封性更是应对多变天气的关键指标。这些特定需求,精准引导了企业的产品研发方向与市场策略。由此也印证了一个道理:行业转型期,建筑铝材企业并非只能被动收缩,通过高端化定位、精细化生产、绿色化转型、差异化竞争等策略,深度挖掘并精准满足特定区域或功能性的细分市场刚性需求,建筑铝材企业完全能够找到自己的支撑点,实现稳健发展。所以,建筑铝型材企业不但要认真积极探索自己的转型方向,更要认真积极探索自己的升级方向,千万不要在转型中将自己转“反”了。


工业铝材:向“高精尖”要未来


随着铝材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转型升级也成为铝加工产业突破的另一关键。然而,“如何转”仍是许多企业的困惑。当前,不少企业的“转型”仅停留在产品结构调整层面,导致同质化竞争加剧,陷入价格内卷。反观东北两家以工业铝材为主的企业,其转型升级的智慧值得借鉴。


在辽宁象屿铝业(原忠旺铝业),彭仁贵副总经理带领考察团参观了其国家级CNAS实验室和生产线。企业目前是国内交通工业铝材的龙头企业,占据全国市场50%份额,产品以“高精度”、“高性能”著称。在产品性能把控上,企业构建了从熔铸、挤压、模具到表面的全方位性能检测体系,实验室配备国内领先的高端检测仪器,研究领域聚焦航空航天、汽车轻量化、军工装备等高强度、高精度铝合金材料的研发与测试。在生产车间,考察团实地观摩了12500T挤压机的运行,现场生产的交通领域铝材断面平整光滑,无毛刺瑕疵,充分体现了企业精密制造的高标准。


考察团一行走访辽宁象屿铝业


东北轻合金创建于1952年(前身为哈尔滨一〇一厂),现隶属于中铝集团,是国内铝加工行业的骨干企业。公司拥有从研发、生产到深加工的完备产业链,核心产品为高端铝合金材料,涵盖预拉伸板、锻造合金、薄板及紧固件等。其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如神舟、嫦娥、天宫、天舟系列)、兵器舰船、轨道交通等关键领域。考察期间,中铝集团高端特聘专家吕新宇为考察团详细介绍了东轻发展现状及其在航空航天领域的最新研发成果,并表示企业将通过构建科技创新体系,持续引领国防军工等高端领域发展。


考察团一行走访东北轻合金


工业铝材的转型升级,其核心要义在于摆脱低附加值、同质化的泥潭,这必须依靠持续的科技创新,将资源聚焦于高端应用需求和场景,在材料性能、加工精度和最终产品的附加值上实现质的飞跃。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打开价值跃升的空间,赢得未来竞争。


此次东北行,不仅是一次产业调研,更是一次对中国铝加工行业韧性与创新活力的深度发掘。正如卢主任在总结中所强调的,无论是建筑铝材还是工业铝材,破局的关键都在于“精准”二字——精准定位市场,精准提升价值。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洪流中,单纯依靠产能与规模扩张的模式已难以为继,专注化、精细化、高端化才是企业行稳致远的根本之道。建筑铝材企业需要直面挑战,以创新思维在细分市场中寻求差异化突破;工业铝材企业则需明确定位,将核心资源投入到技术研发和高端产品突破上,不断攀登产业价值高峰。



作为行业发展的推动者,产业联盟始终践行“立足南海,面向全球,服务行业”的宗旨。从长三角到东北腹地,产业联盟持续深入产业一线,发掘转型典范、细分冠军与新质生产力标杆,萃取可复制的破局智慧。未来,产业联盟将继续探访更多铝加工产业集群地,汇聚中国铝加工行业的韧性之光与创新之火,为加速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能,共同描绘充满活力的产业新图景。

更新日期:2025-07-18
返回上一级